玩具产品过哪些检测才算合格呢?
我国是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一直在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动态,不断完善我国玩具产品标准,以及检测、认证、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严把玩具产品质量安全关。不合格的玩具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玩具标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可迁移化学元素(主要包括可溶性重金属)等所有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ISO8124《玩具安全》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无论何时,玩具的安全性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除了去玩去看去听,他还会去闻一闻,甚至经常把玩具放到嘴里咬一咬,使劲敲打一下。此外,儿童由于皮肤的敏感性和缺乏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玩具中有潜在危害的部件或物质可通过吞咽、咀嚼、舔食、吸入等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据报道,我国每年因玩具安全或者使用不当造成儿童伤残的事故达数千起,玩具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为我们揭晓玩具检测合格需要突破的重重关卡。
第一关:机械物理性能检测
机械物理性能检测是模拟儿童在正常使用玩具及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情况下,玩具是否存在潜在的物理危害。在不合格玩具的案例中,机械物理性能不合格占据较高的比重。如小零件不合格、小球不合格、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太薄,以及18个月及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样品上的绳索太长或丝带、背带形成的绳圈过大等。
机械物理性能的检测相对简单,有很多检测项目家长可以在选购玩具的时候自己把握。如小球检测条款要求,供36个月及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不应是小球或含有可拆卸的小球;供36个月及以上但不足96个月儿童使用的玩具如果是小球或含有可拆卸的小球,或者经历滥用测试后脱出的小球,应设警示说明。在选择玩具时,家长可以将玩具中的小球跟乒乓球进行比较,若玩具中的小球比乒乓球直径小,肯定属于小球的范畴。又如,绳索和弹性绳条款,家长可以量一下绳索的长度,或者看绳索形成的绳套是否能够轻易套住儿童的脖子。上述条款都属于简单的条款,但其他一些项目,如声响要求、磁体磁通量要求等条款则需要实验室进行专业检测。
第二关:燃烧性能检测
燃烧性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测试玩具或材料的易燃性能,看玩具在靠近火源时是否容易燃烧,从而导致儿童烧伤。燃烧性能检测主要针对头戴玩具、化妆服饰或演出服饰、儿童可进入的玩具(如玩具帐篷)及毛绒玩具。
在测试燃烧性能的过程中,玩具或试样须在温度为(20±5)℃,湿度为(65±5)%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至少7h。预处理完毕后,在没有气流的测试柜中,利用综合燃烧仪或者表面燃烧仪进行测试。通过测量燃烧长度、燃烧时间,计算出燃烧速度。
第三关:可迁移元素检测
有些玩具企业在生产玩具过程中,利用回收原料如再生塑料等降低成本,导致玩具可迁移元素检测超标。这些有害元素容易通过唾液、汗液、胃液迁移到儿童体内从而危害健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危害相对于锐尖等机械物理性能危害来说是慢性的,不易察觉且不可恢复。有害物质迁移到体内,可导致儿童出现抵抗力下降、精神状况差、记忆力减退、贫血、脱发等症状,严重时可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伤。
对可迁移元素的检测,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实验人员从玩具上取样剪碎,加入样品质量50倍的模拟胃液(0.07mol/L的盐酸溶液),37℃下振荡1h、静置1h。溶液过滤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重金属元素分析,最后,根据仪器数据计算出玩具中可迁移元素的含量,将计算值与《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的限量值进行比较,判定此项目是否合格。
第四关:增塑剂检测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材料中,令聚氯乙烯材料由硬塑胶变为有弹性的软塑胶,起到增塑剂的作用,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接触材料、医用血袋及胶管等多种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饮食和与皮肤接触进入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致癌、致诱变及生殖毒性。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新修订的玩具安全国家标准GB6675-2014《玩具安全》中已对6种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DBP、BBP、DEHP、DNOP、DINP、DIDP)进行限制,该限量值与欧盟现行规定等同。